为什么说「垃圾食品」是刚需?

作者:若饭 发布日期:2021-11-23



你有没有发现家里三天不收拾就乱得一团糟,头发四天不洗就头油得苍蝇都站不住脚,袜子一周不洗就散发出一股迷人“芳香”。


发现没有,没有及时清理的世界总是会有各式各样的“发酵产物”。


这些现象都可以由一个词解释——熵(shang)增


熵增3.jpg


而曾经的推文里,我也多次提到熵,用于解释吃饭的本质。


截屏.png


也许很多饭友不太理解“熵”这个词。今天就用这篇文章做个梳理,也就是基于熵增定律这个视角,分享一些我对生命和食物的理解。


同时,我也给自己挖个坑,希望有生之年,能够用熵的视角重新定义食物,统一食物的属性。


具体来说就是期待着,仅需一个参数即可表达食物的底层属性,而不是目前繁琐甚至冗余的营养学体系衍生出来的各种概念,比如食物的热量、几十种营养的配比和含量、食物GI和GL、食用体验和饱腹感、食物的消化吸收代谢、食物的性价比等等。


之所以想这么做,是因为我做了七年的健康食品行业,越来越困扰,甚至痛苦。



痛苦_副本.jpg

图片来自pexels


人类科技发展如此迅猛,但是营养健康行业却如此落后。大家对食物的认知存在严重的信息差,本质原因或许是我们目前看待食物的方式太复杂了。


“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”——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质,而非量。——梁实秋《雅舍谈吃》


食物和生命息息相关,如果要得到进一步的良性发展,值得我们用新的维度来定义食物,这正如物理学那样,科学家们穷其一生追求基本力的统一,只有那样才能更好的认识世界,推动发展。


回到正题,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分享


1.熵和熵增定律到底是什么

2.我所理解的食物熵和生物熵

3.顺应人性的食物选择建议


内容比较长,可以收藏或浮窗,欢迎点赞分享。



01.

熵和熵增定律到底是什么?


熵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热力学定律,不到一百年,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描述无序(混乱)程度的一个参数。越混乱,熵的值越大。


混乱办公桌_副本.jpg图片来自pexels


熵之所以充满魅力,是因为熵增定律。它揭示了一个系统如果没有外力介入,就会从有序向无序,也就是熵值不断增加的方向自然发展。


健康木屋_副本.jpg

图片来自pexels

衰老木屋_副本.jpg

图片来自pexels


吴国盛:「如果物理学只能留一条定律,我会留熵增定律。」

薛定谔:「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,生命以负熵为生。」

爱丁顿:「熵增原则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无上的。」


如果地球毁灭了,我们怎么能够在一张名片上写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,让其他文明知道我们曾有过这个文明?吴军老师给出的答案是三个公式:1+1=2(代表了数学文明)、E=mc²(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)、S=-∑ P ln P(熵的定义)


我们常说的内卷,就符合熵增定律。一个团队、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是如此,如果不干预,顺其自然发展,就会越来越散漫,毫无组织纪律。


大到宇宙热寂说,小到个体生命,都是如此。


我们天生就爱暴食、懒惰,七宗罪都是顺应熵增方向。如果要对抗熵增,那么就需要额外施加作用力,用于对抗熵增,减缓熵增,本质就是延迟生命的终结。比如我们会自律,饮食克制,会去学习、运动等等。所有这类用于对抗熵增的行为或事物,我们统称为负熵


饮食克制.jpg

图片来自pixabay


一个定律就能解释万物发展规律,真的是太奇妙了。



02.

我所理解的食物熵和生物熵。


不仅如此,信息熵、生物熵在其他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所以接下来我想试着聊聊食物熵。


我所理解的食物熵。


这个要先从人类为什么要吃饭说起。


最理想状态应该是所有生物不用吃饭,也就是食物不需要存在。出生时,就像一个100%的充电宝,直到耗尽,死亡,整个过程无需充电。但是这样的话,生命周期就太短了。


现实是我们掌握了多种措施对抗熵增的速度。其中的一个办法就是摄入食物获取营养和热量,通过外部作用,让生命持续有序发展。但是因为熵增定律的存在,生物的寿命必定是有限的,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延长生命的周期


生命熵.jpg


我们可以用生物熵来描述这类现象,即引入负熵,对抗熵增。负熵的形式有很多,不仅仅是食物,还表现在运动、学习、社交、情感等方面。


负熵都是反人性的,因为在对抗熵增定律。我更关注的是负熵本身也是有差别的,不同的运动方式所提供的负熵大小不同。不同的食物提供的负熵大小也不同,我们可以用食物熵来描述。


我在开头提到的「坑」,大概率也会从如何定义食物熵入手,从而进一步给出各个食物的食物熵绝对值。


而且我所理解的食物熵,不仅仅只是负熵,它同样也会包含熵增,比如有害的食物,甚至有毒的食物,也就是负熵本身也是多元化的。


所以我常说「好吃的食物都是不健康的」,因为顺应人性的美味即熵增,不可能同时具备熵减效果。


数十年来,贩卖健康食品的策略基本就是贩卖焦虑,我觉得不太好。如果认清了食物熵,我们应该会有更理性客观的选择。



03.

顺应人性的食物选择建议。

《美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0~2025)》提出一个新观点,那就是不必完全把那些不健康食物戒掉。只要每天保证85%的能量来自于健康食物,剩下15%的能量配额可以吃一些自己想吃的东西。


可以发现一个信息点,就是把「健康食物」和「自己想吃的」做了区分,甚至对立。本质上就是我们自己特别想吃的食物,基本都属于不健康食物。


不健康食物的负熵值很低,顺应熵增定律,才会被我们优先选择。所以垃圾食品是刚需,顺应人性的食物必然被需要。


这个时候,有人或许会抬杠说「我喜欢吃的就是那些健康食物」。实际上大量研究表明,不论人们对外讲述自己多么爱健康食物,多么自律,私底下掏钱购买食物时,基本都是跟着口味做选择,高油高糖高盐是最爱。大家体验健康食品的时候,第一句话就是评价「好不好吃」。


所以零食行业规模非常庞大。不然从健康饮食角度来看,零食本身就不应该存在。


我找饭友聊过不少,发现了一些从未提及的现象,这也是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另一个原因。


比如有饭友们白天很自律很克制的吃若饭,到了晚上或者凌晨,就会报复性的去点烧烤、选择重口味食物满足自己的本能欲望,进而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。


烧烤2_副本.jpg

图片来自pexels


其实大可不必,这是顺应熵增的需求,人人如此。我说过,我之所以持续吃若饭,另一个原因是作为若饭首席试吃官,有必要长期从产品的角度去体验,从而得到更多改进思路,饭友们无需盲目效仿。


另一类饭友聊下来,对他们来说若饭就像一个调节剂,当他们暴饮暴食,持续不健康饮食之后,会来几顿若饭调理下,减轻一下身体负担


喝若饭_副本.jpg


因为若饭的营养配比均衡,营养纯净易吸收,再加上体验方便,几乎可以说是负熵值最高的一顿饭。


对大众群体来说,一个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应该是把握合理尺度,比如就按《美国膳食指南》那样,健康食物配额85%,不健康食物给个15%,如果你想增加不健康食物配额,那就用更健康的若饭去调和。


外卖、便利店的快餐,想填饱肚子很简单,却并不能从营养和身体需求上给人优化感。但和敷衍的快餐相比,若饭会有一种“我在认真生活”的慰籍感。


毕竟均衡的营养可以成为未来生活的能量。


食堂群101.png